作者:張運洲
文章來源:人防二大隊
點擊次數:1146
更新時間:2023-06-14 15:30:50
歷史上的林縣石厚土薄,十年九不收。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因為嚴重缺水,生產生活異常艱難,每天要到幾公里十幾公里外的地方挑水。“一擔水一條命”是對極度缺水狀況的真實寫照和高度概括。
在黨的領導下,林縣人民不向命運低頭,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豪情壯志,戰天斗地,風餐露宿,憑著一錘一釬一雙手,逢山鑿洞、遇河架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25座渡槽,鑿通了211個遂洞,建成了盤繞林濾山長達1500公里的飲水灌溉工程,被中外友人譽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跡,改變了林縣面貌,筑就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修建紅旗渠,歷時十個春秋,犧牲80余人,涌現出了“黑臉”縣長馬有金,無私奉獻的技術員吳祖太,“飛虎神鷹”任羊成,舍己救人的李巧云等許許多多的模范人物。他們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頌歌。善于擔當的楊貴書記身前在林縣奮斗,身后又魂歸故里,按照他的遺愿葬于紅旗渠畔。
黨的二十大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紅旗渠時強調,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紅旗渠精神不僅是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紅旗渠精神不僅具有傳承性,更具有開拓性。應該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弘揚。
作者曾多次前往紅色教育基地林州參觀學習、拓展訓練,帶領中小學生參加研學活動,每一次都是靈魂的洗禮,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觸,新的收獲,每一次都深受震撼和深受教育。聽著老師的解說,看著一幅幅原始的影像資料,無不對紅旗渠當年的建設者充滿了崇敬之情,無不為修渠人民眾志成城、勇于犧牲、無私奉獻、不畏困難險阻的精神動容。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精神感召下,作者有感而發、付諸筆端,創作出了朗朗上口的《紅旗渠頌歌》,并且反復修改、幾易其稿,力求符合快板表演的需要。旨在深入貫徹學習習總書記視察安陽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讓戰天斗地的紅旗渠精神發揚光大、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