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潤澤
文章來源:守押五大隊
點擊次數:1293
更新時間:2021-05-06 15:39:05
爺爺故去已經多年,但他的音容相貌還深刻在我的腦海中,他的故事激勵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我的爺爺江振武,1911年出生于光山縣曾灣鄉,自幼家貧,十幾歲做學徒,先后被軍閥和國民黨抓去當兵,嘗盡人間苦難。1931在黨的感召下,爺爺積極配合黨的地下工作者參加了沔陽起義,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參加了賀龍、段德昌領導的紅二軍團,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找到了人生的燈塔,逐漸樹立了共產主義思想,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來,爺爺成為紅三軍九師二十七團三營十一連任連長兼楊嘉瑞同志警衛員,在戰火中和楊嘉瑞同志結下深厚友誼。1932年5月,跟隨楊嘉瑞同志(時任紅三軍二十七團團長)在湖北天門對敵作戰中,為掩護戰友,爺爺不幸身負重傷,因傷勢過重,加之缺醫少藥,傷口發炎不得已用木工鋸截去左臂,以保性命。不久,由于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失敗,紅軍主力撤離根據地,楊嘉瑞同志北上尋找隊伍,二人從此失去了聯系。
爺爺被迫離開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后,帶著傷痛,輾轉來到鄂豫皖革命根據投奔紅軍,當時中國革命進入最艱苦卓絕時期,反動派對共產黨員,紅軍戰士和廣大群眾進行殘酷鎮壓,活埋、砍頭和沉塘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各種酷刑更是不在話下,叛變投敵,拋棄革命信仰者層出不窮。白色恐怖籠罩大地,革命者的鮮血染紅了長江南北。爺爺也是數次虎口脫險,這一切沒有能動搖爺爺對黨的堅定的信念,拖著殘臂,邊乞討邊躲避國民黨抓捕,歷經艱險到了上海,尋找黨組織。由于傷餓暈倒路邊,幸虧這時上海地下黨組織幫助,讓爺爺假扮國民黨傷兵住了進醫院,救了他的性命。
抗戰時期,國家民族危亡之際,爺爺亦是顛沛流離,先后到福建、江西等地尋找新四軍,甚至去過香港,只有一個目的,尋找黨組織,尋找自己的隊伍。1946年抗戰勝利后,國共談判期間,當聽說我黨在南京設立辦事處時,爺爺只身前往,周總理和董必武同志的接見了他,爺爺說,當時真有在外流浪的孩子找到親人的感覺。爺爺聲淚俱下,強烈要求回歸革命隊伍。由于當時條件限制沒能如愿,兩位領袖把自己節省的伙食費,贈給了爺爺,這更堅定了爺爺跟黨走的決心。
解放戰爭時期,爺爺帶著尚且年幼的父親,從長沙回到了武漢,在哪里他主動找到了黨組織,積極參加新中國建設,抓捕了不少國民黨潛伏特務和反動破壞分子。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為了能更好的參加國家建設,經錢英同志介紹(時任華中局組織部第一副部長),爺爺在不惑之年參加了在華中師范大學辦的工農速成中學,因學習無法工作沒了收入,父親年幼也無暇照顧,只好暫時把父親被送進了孤兒院暫養。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朝鮮戰爭爆發,三反五反千頭萬緒,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爺爺也面臨審查,一次看報紙時,偶然發現了楊嘉瑞同志在陜西任職的消息,馬上給楊嘉瑞同志取得了書信聯系,楊嘉瑞同志隨即以陜西軍區黨委的名義給中南軍政委員會公函形式證明我爺爺是紅軍作戰傷殘人員,1949年中南軍政委員會批準為革命傷殘軍人,享受一等甲級待遇。安排在武漢眾樂團工作。在外流浪二十余年終于回到了“家”。
學習班畢業后,爺爺萌發寫回憶錄的想法,希望把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在楊嘉瑞同志知道后很高興,并鼓勵爺爺要爭取黨的支持,依靠黨,才能把這件事完成。從那時起,爺爺無論春夏秋冬都堅持寫作,不僅如此,還頻繁去北京尋求幫助,中國軍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院,連爺爺自己都不知道去了多少次了,我曾和爺爺一起進京見賀曉明同志(賀帥女兒),感覺他老人家都成哪里的熟客了,爺爺的經歷讓中共中央黨校校長楊獻真同志為之落淚。
一個獨臂老人,一身半舊灰色中山裝,一根磨光的拐棍,斜跨人造革皮包,年過古稀在站臺上疾步如飛,好似當年沖鋒陷陣。這畫面仍舊歷歷在目。是什么支撐著爺爺和他的同志們,是當年犧牲戰友的囑托,是對黨忠誠信仰,是對黨的無限信賴,是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危難之時見精神,我黨無數優秀兒女用生命、鮮血和行動踐行了初心使命,爺爺用一生的追求在教育我、激勵我愛黨、愛國,為黨的事業奉獻、犧牲一切。